最新帖子
- 中东欧五国行随笔0/74
- 出句:维民所止,云乎雍正头难保;[通八洲]--//--//--/1/182
- 黄昏牧笛撩空谷[梅边笛]--//--/3/168
- ?《黄梁美梦》0/93
- 为文当有三分骨[淡烟疏柳]---/--/3/158
中东欧五国行随笔
大江东
7月21日至8月2日,我们对中东欧的捷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五国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采风游玩,短暂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说旅游欧洲就是看“宫堡鸡丁”,也就是宫廷、城堡、教堂等,这当然是这些国家历史的标配,但其内涵远远更为丰富多彩。这是一块历史悠久并且充满着丰富文化和地域风情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大批艺术家们及文化艺术爱好者们思想碰撞的精神乐园,更是一片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百看不厌的大城小镇的景观休闲之所。如果你想避开中国及西、北欧拥挤的人潮,如果你的资金不是那么富裕(1.7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你喜爱文化艺术,你就到中东欧去吧,这里是你理想的外在景点与内在寄托相融的精神旅程。
一、中东欧虽然不如巴黎和纽约的气派、奢华、高贵,但历史悠久及精致到极致的建筑风光和人文景观丝毫不输给西、北欧及美国等发达国家。
我们是坐飞机到苏黎世转机至布拉格,开启东欧5国行程的。经过10个多小时飞行,准时到苏黎世机场,再经1.5个小时转机,又坐1个多小时飞机到达捷克的首站布拉格。
22日下午3点多就入住布拉格市二区国际酒店,稍事休息,5点多就出去寻找周边小吃店,没想到大部分小商店基本全部关门了,偶尔有越南人开的小店铺,也有当地人开的纯喝啤酒的小店,难得瞎撞,不远处终于碰到了中国人开的美食店,好开心,因为飞机上吃了一天面包,想吃饭或面条,不想吃西餐了。此店收欧元,也收人民币,还可以微信支付。这个女孩就是店里服务员,从小在此出生、读书,现在读高中,会说中文,父母是浙江人。问她今后想干啥?她说高中毕业后就给家里打工。问她现在给家里打工父母给不给点小费,她说给钱的。
言归正传。22日上午重点参观了捷克古城区。在捷克大桥边下车接待我们的是当地地接导游华人小梁。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走过捷克大桥,步行前往老城广场,也称为布拉格广场。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沿着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边步行,我们先去了1357年由圣神罗马帝国皇帝查理4世修建,连接老城区与城堡区现存最古老的桥梁/查理大桥。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桥上除了有据说30尊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圣徒铜像外,桥上的市井风俗也值得一游。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有拉琴弹奏的艺人,有现场画画的画家,还有全世界的游客。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其市井文化之丰富和热闹,真是让人留连忘返…
查理大桥建于14世纪,是捷克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常有人说“走过这座桥才算来过布拉格”。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被誉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两侧装饰着各种雕塑和浮雕,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桥上有三十尊圣者雕像,据说每尊雕像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此人一生的幸福。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曾经有人说:“没有走过查理大桥,就不算到过布拉格”。查理大桥始建于1357年,是用了将近二百年时间来建造的一座桥,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长的石桥。
22日上午行程惯例肯定是参观整个布拉格广场,广场被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包围,中世纪的圣尼古拉教堂、建于15世纪的天文钟。天文钟是整个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尤其是到整点时,天文钟下面聚集了密密麻麻的游客,可以说把天文钟下面的地盘围的水泄不通,根本挤不进去,因为大家都在等待着十二尊耶酥门徒的依次现身。传说因为这座天文钟实在是太美了,国王把制钟人的眼睛都被挖了出来,以防止其他国家也拥有这么美的钟。
天文钟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建于1410年。根据当年的地球中心说原理设计,上面的钟一天绕行一圈,下面的一年绕一周。每天大钟下面都聚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钟精致好看,在《布拉格之恋》里,是希特勒都不舍得炸掉的美丽物件。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还有老城的哥特式城门/塔等等都各有特色,艺术、文化价值非凡。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站在广场其中,中世纪的教堂、钟楼交相辉映,游客如云。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我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除了外表令人赞叹外,导游每处所说的历史、建筑背景以及其它信息哪里听得懂?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补上中东欧的历史、建筑、宗教、文化课啊!!!
布拉格老广场周围都是哥特式建筑,广场不大,但热闹非凡,吹泡泡的艺人给古老的广场带来了活力和快乐。每一块砖都在诉说一段历史。老城广场附近还有很多工艺品小店,精致可爱,很有特色。大家都喜欢在广场留影,广场上有行为艺术的艺人。
捷克布拉格市厕所比较少并且是需要付费的,不论是麦当劳还是商场以及各个景点,厕所收约3元人民币/人,大家要提前准备些硬币,以备不时之需。
22日下午在布拉格市我们另加了一个行程。我们共12人,每人付16.5欧元(1欧元约8元人民币),在地接导游梁女士带领下(广东人,丈夫捷克人),坐地铁2站,转电车2站,前往中东欧最古老的城堡特别是圣维特大教堂观览,还观看了士兵换岗操演。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这个城堡最让人难忘的是圣维特教堂,它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有“建筑之宝”的美誉。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如今这里收藏有纪神圣罗马帝国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塔顶有文艺复兴式样的大钟,钟楼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当你登高到达塔顶,瞭望整个布拉格城,令人屏息的百塔美景,将令你真正感受到建筑的融合之美丽…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这是当天下午从城堡下来坐地铁2站后到达了瓦斯拉夫广场。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这个广场对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影响是很大的。如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当年捷克的改革遭华约5国反对,原苏联以军事演习名义,一个晚上坦克占领布拉格;还有1989年11月天鹅绒革命,警察镇压游行示威失败,就是这个地方。
美丽的伏尔塔瓦河,源出波希米亚西南部的山区。但流至布拉格看上去的水质却格外的黑,导游说不是污染而是其矿物质丰富造成的。不知是否这样?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布拉格市住了2个晚上,游玩4个地方。总的感受是安静、祥和,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但有些政策做法又让人难理解。比如地接小梁导游,她家住南区,买的是叠联排(上层)。这两年夏天很热,但当地政府法规是不准装空调,因为室外机影响市容!?梁导说去年计划生孩子的也是因为太热而落空。这样的政策要是放在中国肯定百姓不答应?到底对与错?好与坏?让人思考?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上下这2张照片,都是在布拉格城区拍的,我并不是有意拍之。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只是说明就算是捷克首都最好的最光鲜和热闹的地方,也有一些生活在最底层百姓其苦痛的一面,就算是发达国家不同的人,也有其不同的生活境遇和人生轨迹,这应该是我们成熟理性思考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优劣体制。中东欧国家他们看大病是不要钱,但预约1个月才能看得上病可能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制度,西方的月亮有时也不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前往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市,这座文艺复兴的城市完好地保持着古老的风貌。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城中建筑受意大利风格影响较深,基本布局在1164年就已经形成,是欧州现存的最大中世纪内城。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走在街上,并与维也纳市相比,虽然略显冷清和素颜,总有些时光倒流的感觉,不过仍然处处充满着浪漫与浓郁的历史气息。
二、童话般清幽美好的各色城市和小镇,随便拍都是明信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小镇风情满满,美得像一幅幅油画。
我们23日上午9点从布拉格出发,前往捷克著名的温泉城市卡洛维发利。开车2个多小时,到后坐他们的接泊车前往城里。
小城倚河而建,周围山峦叠障,树木翠绿茂盛,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空气新鲜,阳光明媚,前来旅游的各国旅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进城以后,漂亮的连排古色古香建筑分列小河两岸,河水脉脉含情,花坛喷池别有风味。
在这里有各种小商品市场,各种冰激凌、巧克力饮品制作,免费的温泉饮水以及休闲的马车招摇过市。
在这里可以感受古老与现代,年轻与活力,休闲与安逸。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独特的建筑、温泉长廊品尝咸涩的泉水、以及小城边的闲庭信步,仿佛时间倒流,总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单纯生活的另一番亲切滋味!
这是刚进卡洛维发利小城时看到的,坐在椅子上的一对,就像与你我他、与喧嚣的城市、与外在的世界没有多少关系,他们独享安逸和平静!!!
23日中午饭后,坐车4个小时前往捷克百威小镇/布杰约维采,到后就是晚餐,并品尝了百威啤酒,因为这里酿造的百威啤酒,是如今畅销世界的美国百威啤酒的鼻祖。晚餐后安排,并到附近商场购买食品。总的感觉小城人不多,是一座安静、淳朴、素颜的小镇!
这是早上7.30的布杰约维采小城景色
24日上午8点出发,开往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开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到达小镇,它被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在河谷的对岸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的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
克鲁姆洛夫的历史开始于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之时,1374年时这里只有96幢房子;公元14世纪时维特克家族消亡了,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到了16世纪,城市一度繁荣至极点;而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置身克鲁姆洛夫,就仿佛时光倒流,将我带回了800年前。在灼热阳光下,我独行在小镇的石板路上,又仿佛行走在浙江乌镇石板路上,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只不过没有这里的古城堡那么巍峨;行走东西线古城堡的路上,古建筑仿佛昨天刚刚落成,伏尔塔瓦河依旧那么清澈……如果不是家人呼唤,真以为自己已经穿越到中世纪的欧洲。
走在小镇,你可以看到色调有点浅浅的古堡塔,这是镇上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明显的坐标,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里的世界遗产的石板街、流水、桥堤构成了古镇的一切。
现在一批批游客,踩着同样的步伐,重复着同样的话语,倾听着不平凡的故事。古堡是文艺复兴与洛可可艺术的结晶,内部装潢富丽堂皇,进古堡还可以看见桥下运动着的大熊,展列室里的黄金马车,满墙的胜利旗帜和家族标记,都是诉不尽的千秋往事。登上古堡最高城塔整个小镇就在眼下,河岸四周的房屋,一律用橙黄色的屋瓦,屋顶曲线轻轻舒展,错落有致,中间便是高耸的教堂。
小镇克鲁姆洛夫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是当之无愧的。这个现在只有14100名居民的小镇坐落于捷克南部的波希米亚地区。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距捷克首都布拉格约160公里。该城在13世纪时由于其处于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上而逐渐繁盛。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整个小镇被流经该处的马蹄铁形的、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而著名的城堡则建在河的对岸,其壮士风采依然。登高远眺,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
从伏尔塔瓦河畔仰望城墙,能感到一种震撼力和美感。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鲁姆洛夫”所表示的都是这片土地,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的地方,正好描绘出伏尔塔瓦河水道蜿蜒地环绕着这片土地的地理风貌。据历史记载,克鲁姆洛夫这块土地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建设,成就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城堡建筑群。1989年捷克爆发了著名的“天鹅绒革命”后,小镇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的“修旧如旧”的整修,恢复了它18世纪古镇的面貌。
质朴可爱的休闲情趣是东欧国家普遍的人文情怀。29日下午我们前往布拉迪斯拉发市参观,它是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西斯洛伐克州的首府,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人口约46万。
到首都后,先到一个浙江青田人开的阳光饭店就餐。老板娘非常热情,主动为我们5个人点了店里6个特色菜,给我们泡了最好的很香的英国茶,她很喜欢这个城市的慢节奏,饭后我们还一起照了像,互留方式,真是浙江人到哪里都有朋友!
斯洛伐克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并于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2009年1月起加入欧元区。
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位于小喀尔巴阡山麓,多瑙河畔,也是位于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匈牙利接壤处,离维也纳只有60公里。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政治中心,是总统府、国会、政府所在地,也是文化中心,这里有大学,博物馆和歌剧院。该市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德语名称普莱斯堡,而且曾经受到日耳曼、捷克、匈牙利、犹太和斯洛伐克等各种民族的强烈影响。
从1536年到1783年,该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匈牙利王国的首都。19世纪的布拉迪斯拉发拥有许多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的历史人物,19世纪的斯洛伐克民族运动也以此为基地。
城市所有的景点基本都在多瑙河的北岸。我们下午到市区老城广场步入参观。广场可以作为一个十分方便的地理参照物,老城在它的北面,多瑙河位于它的南部,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坐落于它的西部,是最古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这里原是古罗马人建造的要塞。车行驶路上能看见此城堡,它位于多瑙河岸边的一座丘陵上,是座四四方方的建筑。有人开玩笑说它是四脚朝天!不过虽不雅但还真是像。
布拉迪斯拉发的建筑,乍看之下几乎给人非常简朴的印象,然而倘若在城里稍微多转一会儿,这些以古典主义风格建造、缀以巴洛克风格装饰的房子所规划成的街道,就会令人慢慢心生欢喜。而看起来简简单单、不事修饰的小广场,却也往往别有一种质朴可爱的情趣。沿街路步行,各种商店小商品琳琅满目,街上卖艺吹拉弹唱的不少,各国游客在导游带领下旅游观光。
我们走累了就坐在树荫下的长靠椅子上休息,微风吹拂,顿觉凉爽舒适,要不是说好的在国家音乐厅边上集中出发,我们会像当地人一样真不想走了!
斯洛文尼亚的贝莱德湖,让我们印象更为深刻。26日上午开车3个多小时才到达。它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由冰川、雪山积雪融化后而形成,故有“冰湖”之美誉。
布莱德湖风景优美,湖水偏蓝,清澈见底,湖里游着天鹅、野鸭和其他一些水禽,没有想到游人也能下水游泳。周围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绿草如茵。
湖心环绕,山林城堡,小巧玲珑的朱利安阿尔卑斯冰蚀湖,真是像冰美人,秀丽高雅大气。整个湖面长两千多米 ,宽一千三百多米,最深处30.6米,雅致优美,安详静谧,不愧为斯洛文尼亚的著名度假胜地。
从这里泛舟,我们是团队分座二个船,直达湖心岛。
我们这个船上有一位著名的美声唱法音乐老师,还有不少美声唱法爱好者,团员中不少声乐爱好者,这不大家一高兴,也让BLED湖面飘荡起“我爱你中国”的歌声。北京声乐老师的提意,全体歌者激情绽放,爱国情怀发自内心,歌唱巜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歌曲引得周围游客关注,完美诠释了冰美人的风光韵味,歌声引起周围游客关注,并获得掌声!!
小岛上有尖顶小教堂,游客经常在此敲钟祈福。这座教堂兴建之前,岛上有一个供奉斯拉夫爱和生育女神金娃的庙宇。岛上有99级台阶。相传在当地婚礼上有一个传统,丈夫要背着新娘登上台阶,新娘必须沉默着配合这个动作,才能白头到老,多子多福。
我们上岛后完成了一个必备动作,就是购买冰激凌,每只2至5欧元不等,确实味道不一般,连我很少吃的也尝了2只!
低调休闲是中东欧各城市和乡镇的主旋律。26日下午坐车1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热情洋溢的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拥有一个小巧而又迷人的古老市中心,充满活力的街头咖啡文化,人声鼎沸的学生社团。
据说从卢布尔雅那城堡远眺,美丽的市郊周边比较安静,掩映在看起来仅有一步之遥的阿尔卑斯山高大的身影下。
我们因为天气太热没有上城堡。虽然这个城市缺乏大名鼎鼎的景色,但是美轮美奂的画廊,富有情趣的酒吧还是使这个城市中心的周围充满诱惑力。
如果欧洲的大都会是一首首风格各异的演奏乐曲,卢布尔雅那则更像一支随口哼出的乡村小调。
很少有城市会像卢布尔雅那那样汇集如此众多的迷人咖啡馆、酒吧和街边酒馆。基本上所有酒店都会从白天一直经营到深夜。杨柳低垂的岸边,我们也在桥边经典的酒吧小座一会,买了3瓶可乐等饮水,每瓶3欧元的还是有点贵的。
哥哥与嫂子在卢布尔雅那市中心岸边小酒馆小坐休息,与二位当地人(德国人)聊天甚欢,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和华为了解的还很清楚,这2个老外对我们非常客气。看着往返来回的各色游客,谁能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中东欧这些小镇不仅生活休闲,而且景色也是一流,让人羡慕!如27日上午前往参观的哈尔施塔特镇,它是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2005年12月有923名居民。
哈尔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
哈尔施塔特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宝石般翡翠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清幽美好的住宅。
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和清澈透底的劳恩湖湖泊,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人间天堂。我们沿窄窄的街巷前行,不停拍照留念,街上各种小酒店小吃店,热闹非凡。
遥望湖上泛起的清烟和片片小舟, 湖面就象镜面一样平静安祥,偶然撑来一叶扁舟,激起的波澜在平静的湖面划出无数涟漪;迷人的湖岸,天鹅、水鸭浮游觅食,还有岸边花团锦蔟的咖啡屋,都成为哈尔施塔特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
哈尔施塔特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哈尔施塔特是个面积很小的城镇,但来此游玩的人们却总觉得呆上半天不过瘾,美丽的湖泊、青青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清新的空气和童话般的小屋子,让人感觉如同生活在仙境里。
这里没有星级大酒店,有的只是家庭旅馆,毕竟有着无敌的湖景,可惜我们无缘了,依依不舍地留下还要再来的遗憾之言!
如果说以上景点是白雪公主的话,那么可以说匈牙利多瑙河的3湾小镇就是小家碧玉了。30日我们第一站去的是艾斯泰尔格姆小镇,它是匈牙利早期首都,也是奥匈帝国皇帝登基的地方。
在14,15世纪,埃斯泰尔戈姆与布达一起成为匈牙利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之一。据导游介绍,小镇埃斯泰尔戈姆的名字来自于一个保加利亚-土耳其的皮革盔甲制造商的名字Esztrogin。雇工、商人、工匠在城堡山下定居,显示国家经济生活开始繁荣,多瑙河将几个国家的经济与财富运往埃斯泰尔戈姆。镇议会由镇上最富有的几个族群组成:法国人、西班牙人、比利时人和意大利裔居民,并由他们来处理商业活动。
参观高达100米的埃斯泰尔戈姆教堂是此镇的骄傲,它是匈牙利最大的教堂,世界第六大教堂,门柱22米高,正对面的大幅油画、进门头顶上的雕塑,都在安静的向前往观看的旅客默默诉说。当直面它时,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这个浓墨重彩的小镇,因为有了这个教堂,就展示出一种内在美的文化氛围。厚重的历史文化符号让人不禁感叹,它正如一首首歌词所唱,历经多年的腥风血雨,终于换来了此时多瑙河的恬淡和宁静。
出了教堂后面可以看到斯匈大桥,一桥跨越两个国家,即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但这两个国家听导游说互相间并不友好,虽说邻居也是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个游览的景点是多瑙河湾畔美丽多姿的小镇维谢格莱德。古代军事要塞云堡就在这个小镇的山上。
云堡建于13世纪间,是匈牙利最大的城堡。在卡洛伊齐夺得匈牙利国王位置后,建都于维谢格莱德,在此修建城墙、筑造堡垒,还盖了豪华的宫殿。这里曾经繁华一时。历经200多年造就了维谢格莱德曾经的辉煌。17世纪末,经过土耳其长期的侵略战争,城堡彻底荒芜。经过1960年后匈牙利恢复整修了城堡的局部,开发为展览馆,供游人参观。由于这个城堡建在山上,天气炎热,我们没有开车上去,只在山脚下远眺,心中默默祈祷。
我们继续前往距布达佩斯20公里的多瑙河畔的最后一座幽静安详的匈牙利古镇-圣安德烈小镇。中国人还给小镇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山丹丹”,据导游说是当地开中餐厅的华人起的名。
我们来到小镇,沿着多瑙河,首先见到的风景便是一排排古老的欧式建筑,这些带着塞尔维亚风情的老屋,现在大多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餐厅和咖啡馆。
游人或在多瑙河岸看风景,或在露天咖啡屋内外闲聊,这样的场景也体现在我们入乡随俗,在小镇中心广场上由商人募捐建造的东正教双十字架附近(十字架建于1763年),找了一家小店买上冰激凌,坐在门口椅子上休息,观望着往返的XlXlranran的人群,发一发呆,安抚一下一天游玩带来的疲惫身心。
镇上有很多充满当地文化的艺术品小店,我们一路走一路观看,感叹住在这个小镇上的居民是幸福的,羡慕欧洲人慢节奏的生活,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广大城镇和农村也会涌现出一大批比这更好的小镇……
三、人间最美的日落、失恋的各种博物馆、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真是到了被遗忘的另一个精神世界的世外桃源。
这次中东欧行的重头戏是我们走进了维也纳。它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首先参观国会大厦,市政厅,金色大厅,施特劳斯小金人,斯特凡大教堂等必不可少。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斯蒂夫百货大楼附近中餐馆,又品尝了奥地利猪排,难得风味独特,肉质嫩香!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
2011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领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奥匈帝国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语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该市已经拥有200万人口。今天它仍是第二大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一是领略建筑之都。遍布全城、风格各异的建筑为维也纳赢得了“建筑博物馆”的称号。奥匈帝国的夏宫美泉宫就是典型的巴洛克艺术建筑,在霍夫堡皇宫感受哈布斯堡王朝,史蒂芬大教堂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二是感受音乐之都。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我们也围饶外观进行了音乐气氛的感受。
28日晚上我们随意步行,不经意至卡尔教堂,亦称查理教堂,它是维也纳的一座教堂,位于卡尔广场南侧,与金色大厅隔环城大道相望。
它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为人瞩目的巴洛克教堂建筑之一,拥有加长的椭圆形穹顶。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瘟疫一结束,皇帝就下令建造了这座壮丽的巴洛克教堂。
我们晚上7.30左右到的教堂。因其外观宏伟,气势磅礴,肯定先照像留念。
教堂的正面是古希腊神庙风格,两个边厢采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其穹顶和两侧刻有浅浮雕的圆柱格外吸引人。我们看见有人排队进入,以为是晚上礼拜,也随之进入,门口有人维护秩序,检查携带的随身包,进入教堂内部,里面椅子上坐满了人,连过道也挤得满满的人,首先让人惊讶的是头上有个巨型圆球,整个装饰华丽庄严,穹顶的宗教壁画十分逼真,右侧可以登上穹顶的电梯正在维修,近距离瞻观华美的穹顶壁画让我们叹服。
紧接着演出开始,台上左侧有个拉大提琴男士,中间一个女士弹琴主唱,站在右侧两女一男配唱,原来教堂正在举办小型音乐会。中间的女士既弹奏音乐又唱歌,歌声柔美安详,仿佛带我们一起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因为还想要去看音乐厅,大概逗留半个多小时,不得不遗憾的退出。
走出卡尔教堂,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水池旁边是个公园,有许多小的咖啡馆,许多人们坐在这里聊天,休息。
从卡尔教堂出来直奔维也纳音乐厅(也在维也纳爱乐之友音乐厅俗称金色大厅边上),是维也纳著名的地标之一。它启用于1913年,坐落在维也纳3区与1区的交接处。音乐厅自启用起至今主要致力于推广传统及创新风格的音乐形式。
维也纳音乐厅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及Klangforum Wien (该乐团以擅长演奏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著称) 的常驻演出地。自1913年起维也纳音乐厅一直是维也纳声乐研究院的场所。音乐厅在每年的音乐季不仅会固定邀请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如维也纳爱乐乐团,独奏演员及室内乐团做客演出,此外还定期举办各种舞会活动,举办爵士音乐及世界音乐音乐会。
我们到时已经快晚上9点了,问了门口值班人员是不是音乐厅,原准备照几张像就走了,值班人员可能看在我们这么晚还参观音乐厅的热情,主动带我们进入了音乐大厅。
我们穿过铺着红色地毯大厅,进入二楼音乐大厅,里面长方形,高大气派,装饰非常讲究,二楼坐满了人,一楼左右侧4排椅子基本坐满了人,中间全是站着的人。台上中央有3个男歌手,每人一把吉它,边弹边唱,时而高亢奔放,时而悠扬低吟,中间站着的人头或身体随歌声轻松摆动,连我不懂音乐的也被他们所感染。
三是细品文化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众多博物馆是也是艺术爱好者的圣殿,如艺术史博物馆、美泉宫国家美术馆、茜茜公主博物馆等,那里有皇家和私人收藏的历代艺术珍品,包括欧洲和古埃及的文物及艺术家莫奈、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让人目不暇接。25日上午8.20出发前往参观美泉宫,它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参观美泉宫前,先去后花园拍照留念。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
皇家后花园出自洛林的艺术家们手笔,他们将花园的林荫路设计成星状,各条林荫路在美泉宫中心的中轴交汇,巴洛克艺术的花园代表了皇家由内向外的统治。
皇宫花园中的雕塑大部分是德国艺术家威廉·拜尔(1725年12月27日—1796年3月23日)的作品,他们出自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和古罗马历史,最主要的作品是大花坛中的雕塑。
1733年2月7日—1816年12月14日他接手皇宫的艺术设计,他在山脚下挖掘了“海神泉”,在山顶美泉宫的最高点建造了凯旋门,凯旋门从视觉上同皇宫花园紧密合一,它用来纪念带来和平的正义战争。
美泉宫皇家花园的扩建在玛丽娅·特蕾西娅生命的最后一年——1780年终于完工,除了几个皇家专用花园外,大部分花园在一年前已向公众开放。美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尔堡,是克劳斯特诺伊堡的属地,经营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酿酒厂,在农场雇工的努力下,几个世纪来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1548年起成为维也纳市长的办公地,直到156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年至1576年在位)买下了这块地,包括一座房子、一座磨坊、一间畜舍和一座休闲果园,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
卡特尔堡的花园在1605年被匈牙利军队毁坏,其后被简单修复,成为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狩猎时的寝宫。传说1612年马蒂亚斯在一次狩猎中,在此处发现一口漂亮的涌泉,饮用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进入宫里参观,每人发一个中文解说器, 哈布斯堡宫内有1400多个房间。由于不能照相,只能观看其大概样貌。
从中央大厅进去。有44间是洛可可式(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纤巧华美的建筑风格),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罗克式(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的建筑风格)。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
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大摆筵席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宫内陈列着几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加冕大典时用过的绣金马车。特蕾西亚女皇是奥地利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女皇,她的著名格言是“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和。
优雅细致的笔调,把王朝当日的豪华盛景和奢丽气氛表达无遗。玛丽皇后是在这个窗里长大的,在法国大革命时与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被处死。
各房间和回廊拐角处装有各种式样的火炉,俄式的大火炉造型尤为奇特。宫殿后面是一座巴罗克式大花园。拿破仑两次占领维也纳时都曾在宫里居住。
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幼年时代也在典雅的宫廷舞台上为女皇演奏过钢琴。这座离它最有名的事件之一是在拿破仑败后,于1814年9月一1815年6月举行的瓜分欧洲的维也纳会议。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在会上以其纵横老练的手腕,在欧洲列强间大肆玩弄均势平衡外交而显赫一时。
美泉宫设计时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财力有限,原设计并未能如愿。现在的美泉宫共有的1441间房间中,只有45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美泉宫虽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依旧显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气派。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
前往维也纳茜茜公主博物馆参观使此行收获满满。参观有免费中文语音讲解。
先参观二楼公主馆,再参观一楼银器馆。整个馆它位于霍夫堡宫内,里面展示了很多茜茜公主生前的私人物品,还有一些著名的茜茜公主的肖像画。
茜茜公主原名伊丽莎白·亚美莉·欧根妮,1837年出生于慕尼黑,是巴伐利亚的女公爵和公主,茜茜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对她的昵称。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伊丽莎白的个人生活。据说,这位迷人皇后为了保持身体笔直,睡觉从来不用枕头。还有当年茜茜入主皇宫时建造的设备齐全的体操房。
茜茜公主从一位无拘无束的居住在巴伐利亚的十几岁的少女成长到她与奥地利皇帝的令人惊讶的约会,最终成为深受世人瞩目和爱戴的奥地利王后,直至最后1898年在日内瓦不幸被刺杀遇难的整个过程,记载了茜茜公主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最终她竟被误杀。
这位传奇王后精彩和忙碌的一生在这座博物馆中得到完美再现。馆内展示了她对宫廷死板礼仪的反抗、对美丽和瘦身的疯狂追求、对体育的极度热衷以及对古典诗歌的痴迷。
伊丽莎白王后的部分私人物品也向世人展现。包括当年她结婚前夜聚会穿戴的礼服的复制品、以及她的著名的肖像画、她当年的养颜秘方和首饰,她的晨袍、遮阳伞、折扇和手套。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公主的那个非常经典的裙子,很大很漂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和皇帝每年给选出来的15名市民洗脚并赠送礼品等。
参观博物馆时让人能够近距离地看到这位世间少有的皇后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她对宫廷生活的一点也不快乐并且没人能真正理解她。她喜欢房间里放一些简单的植物,不喜欢浓妆艳抹,每天最花她时间的是梳妆她的秀发。
看完二楼展馆后直接去了一楼银器馆参观,其中展示了大量皇室用餐具器皿,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什么是极尽奢华和富贵!
可惜今天下午短暂半天时间根本看不过来,何况还要留二个小时给大家购物。真是时光匆匆不留人啊!
有一个城市不能不看的,就是我们27日下午到的萨尔斯堡市。它是奥地利萨尔斯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
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萨尔斯堡靠近德国边境。
据史料记载,萨尔斯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斯堡是伟大作曲家莫扎特的故乡,为奥地利巴洛克古建筑胜地。市区面积不大,教堂众多,非常适合徒步漫游。
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斯堡打扮得格外美丽。
还有充满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扎特诞生地、莫扎特音乐学院、莫扎特广场、莫扎特纪念铜像等等。观览站在米拉贝尔花园中间,能看到远处的古城堡,古城秀丽风光与丰富多采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斯堡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
当天下午所看到的米拉贝尔花园最初被称为"阿尔特瑙",1606年沃尔夫·迪特里希决定为自己的情人莎乐美建造一座宫殿。特别值得一看的是拉菲尔·多纳建造的天使阶梯。这座阶梯直接通往大理石大厅,这是中欧最美丽的婚礼大厅。有着许多人物形象的米拉贝尔花园是按照希腊神话为榜样建造的。这里还有侏儒花园,巴洛克博物馆和自然剧场。
米拉贝尔花园的旁边是会议大厦和疗养院。莎乐美·阿尔特是受人尊敬的商人兼议员威廉·阿尔特的女儿,是大主教最钟情的情人。她为大主教生了15个孩子,其中10个活了下来。但莎乐美·阿尔特从不过问政治。
沃尔夫·迪特里希1612年被强迫免职,而后被关在要塞中。在其死后其继任者马尔库斯·西提库斯·冯·霍亨内姆斯(1612-1619)将"阿尔特瑙"改名为"米拉贝尔花园"。1721-1727年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建筑群。
1818年4月30日的大火严重损坏了米拉贝尔花园。唯一留下来的是通向花园的大理石楼梯和大理石大厅。在花园中众多的雕象也是构成这座巴洛克杰作的重要部分。这里曾经是著名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
28日9点多我们先到萨尔斯堡市金融街逛逛,相当于我们的商业步行街,因为是星期天,除个别礼品店开门,其它商店基本全部关门,冷冷清清的,街上当地人也很少,问导游为什么都关门?原来一是没有人来,二是双休日老板要付三倍工资,只能关门大吉。
这里最著名的还是粮食胡同,它是萨尔茨堡老城中最热闹的街道了。这也是最能够反映出中古时代欧洲风貌的一条小街。每座建筑的立面上都清楚地写着建造的年代,最为醒目的是每家商号都有自己的招牌。招牌是用金属打造出来的,保留着16世纪的风格,为粮食胡同增添了不少风采。
继续一路前行,很快到了莫扎特广场及奥地利萨尔斯堡大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铜的莫扎特雕像纪念碑,它是广场的中心,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而旁边瓦格广场上的老宅是当地著名诗人乔治·特拉考的出生地。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是建立此广场的重要倡导者。他私人捐助了巨款,并且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座。今天这个底座被收藏在卡罗里诺·奥古斯坦博物馆里。
另外最让人惊讶的还是在广场上一眼就望见的萨尔茨堡古城堡,它可是萨尔茨堡市城内的标志性建筑,无疑是最为闪耀的明珠。在市区里转悠一抬头就能看到,躲都躲不过。它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据2012年统计,每年来城堡参观的游客超过996,000人次,是奥地利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经过大教堂,我们一路走至卡拉扬广场,这个广场在一个相当繁忙的主路上。因此它绝对不是你会停留放松很长时间的地方。但是,这确实使得这里非常容易到达并且在路过时停下看看。
这个广场实际上是萨尔茨堡过去的洗马池,它建于1700年,最初是当时的皇家马厩建造的蓄水池,故而得名,中间有尊叫“驯马者”的雕像,看上去栩栩如生,将“马欲腾空”的形态展现得相当逼真,很值得瞧瞧!
28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奥地利梅尔克修道院,这个号称最美的修道院,金碧辉煌、奢华程度勘比皇宫,保有中世纪的藏书万卷,是波西米亚王朝的御用修道院或说是别宫!
非常可惜的是室内的所有物品、装饰都是文物、艺术品,很严格的禁止拍照,我们因为不知道不能拍照,进去拍了一点,一窥修道院内部庄严华丽的美景!感觉就像是穿越欧洲大地上的古建筑,看一幅千百年前的历史古画。
梅尔克修道院位于奥地利梅尔克小镇,俯瞰着多瑙河,毗邻优美的瓦豪河谷。
四、最后一站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浓缩了中东欧城市的所有景观,有“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誉。
31日上午参观了布达佩斯的克苏特广场,这是因为有国会大厦的映衬,感觉这个广场非常漂亮,很开阔,我们的目光总是被这国会大厦的建筑吸引,令人印象深刻。
国会大厦于1896年开工,到1904年完工启用,历时8年,楼高96米(约32层楼的高度),整幢建筑除了用了40万块砖和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外,还奢侈的用了重达40公斤的黄金为建筑材料,而且当时已经全面采用了电灯,电梯,机械通风,冷暖空调等先进设备等,可想当时的奢华程度了。
国会大厦面向多瑙河,建筑式样模仿了伦敦国会大厦,由建筑师Imre steindi所设计,采用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把众多垂直细长的元素与尖塔融入了整个建筑中,成功塑造了许多当时重要公共建筑的新样貌。
西元1873年,‘布达’‘老布达’‘佩斯’三个城市组成了如今的布达佩斯,当时的马扎尔人必须要成立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立法机关来彰显这个城市与国家,在这种情况之下,匈牙利‘国会大厦’就此成型。
为什么楼要建造96米的高度呢?这是有原因的。96这个数字对马扎尔人意义重大,因为马扎尔人王国在西元896年建国,而且又在建国1000年(1896年)这样的日子为新的国会大厦开工,那么楼高96米也就是一个最佳选择了。
上午10点多国会大厦前正遇到哨兵操演,5名士兵迈着标准的正步,走向哨位,2名士兵站位后,另外3名士兵则原路返回。站岗哨兵穿着厚厚的军装,站在炎热的阳光下,一点也没有感觉炎热,想必是训练的不怕热了。
我们又来到了科苏特广场的西侧。弗朗西斯.拉科齐王子骑马的雕像高高耸立着。拉科齐是匈牙利18世纪初的民族英雄,他领导平民起义反对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压迫统治。
广场上还有一个地下陈列室。从外观看,这里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陈列室。照片上清晰记录了当年的情景。1956年,匈牙利群众因不满苏联模式和当时国家领导人的统治,爆发了和平游行,从而引发了后来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在苏联军队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最后被平息。此次事件共造成约2700名匈牙利人的死亡,也是匈牙利心中长久的痛。
游布达佩斯,如果不逛逛世界第一钢架构的菜市场,那绝对是遗憾!要知道,布达佩斯大菜场那可是欧洲最大、最漂亮的百年市场,始建于1897年,由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设计,外表壮观华丽、内部古色古香。大菜场坐落在多瑙河佩区斯一边的“自由”大桥桥头堡附近,是一座完全钢架结构的两层新哥特式建筑。这里不仅是布达佩斯普通市民喜欢光顾的地方,也是外来游客淘宝的最佳场所,甚至许多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也乐得到此开开眼。
我们进去一看,很少见到这么宏伟漂亮的菜市场,市场里庞大、干净、无异味,这里有上百个摊位,每个摊子都收拾得十分干净,所的商品也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躺在那里。大菜场从一楼的蔬菜、水果、肉类、干货、酒类,到二楼的各种西餐、小吃面biny以及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我们在大菜市场里溜达了一下,切身感受了一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参观重头戏是观看布达佩斯的渔夫堡。它坐落在城堡山北边的马提亚斯教堂前方,它之所以得名,是因為这里早期是鱼市和渔夫村落之故。中世纪一群来自水城的渔夫,在这里奋力抵抗入侵布达的外族,為纪念他们的功绩,后人於1905年在城堡山的厚实城墙上,兴建了世纪末纪念塔。
这座外表灰黄新罗马式风格的建筑,造型和色彩都非常雅致,七个白色小堡塔沿着中世纪古城墙而建,分别代表当时的七个部落;这些尖塔像戴了尖顶帽子般,饶富童趣。城墙上宽阔厚实的迴廊,有阶梯通往下面的广场和水城。现在渔夫堡已不具备任何防御的意义,却成為知名的观光点。
渔夫堡是观赏多瑙河和布达佩斯风光的最佳选择,在这里居高临下,整个布达佩斯和多瑙河风光尽收眼底,各种教堂的尖塔、多瑙河上的桥梁,以及对岸的国民议会大厦等等,都尽收眼底,可以说无限风光在眼前。
晚餐后还去了英雄广场,宽敞肃穆,雄伟壮观。它是匈牙利19 世纪著名的新巴洛克学派雕塑家佐洛·捷尔吉和建筑学家斯奇凯丹兹·奥尔拜特主持设计和施工的。
进入广场,可看到两侧有两堵对称的弧形石柱壁,每一堵的石柱之间,各排列着7尊历史英雄的塑像。石壁上方各有两组勇士驾驭战车的塑像。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36米高的千年纪念碑柱顶站立着大天使加百列的石像,这位在《圣经》中同情人类,慰劳人类 的天使,高展双翅,似乎刚刚从天而降。她一手高举十字架,一手高举焊接在一起的两个王冠,表明匈牙利人取得了建国的定居权。
石柱的基座上,有7位骑着战马的历史英雄的青铜像,他们是匈牙利民族在此定居时的7位领袖。群雕中的7 位勇士就是当年的部落首领:阿尔帕德、埃勒德、胡鲍、陶什、孔德、翁德、泰泰尼。在雕塑侧面镌刻着“896~1896 年”的字样。在纪念碑前,还有一方象征性棺枢,是用47 吨重的白色巨石制成。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人民为纪念历代民族英雄而建的,棺盖上的浮雕大字为:“为了我国人民的自由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
英雄广场面向笔直的人民共和国大街,背后是著名的城市公园,两侧分别是匈牙利艺术馆和匈牙利美术馆。广场用青白两色水磨石铺成,开阔得足能容下20 万人。广场上的主要建筑是以千年纪念碑为主体的群雕组成。广场周围没有什么高层建筑物,因而广场中央的千年纪念碑和人物群雕显得异常突出。
在布达佩斯最后的时光是步行至多瑙河码头,坐客轮游河。多瑙河,是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的第二大长河。它发源于德国的西南部,自西向东流,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最后流入黑海。
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等6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多瑙河在匈牙利段长410公里,布达佩斯段长28公里,平均深度3至4米,最深10米。
游船准时出发,美丽的景色令大家兴奋异常。我们很快到达了多瑙河在布达佩斯段的第一座桥——玛格丽特桥。多瑙河两岸和布达城堡区,1987年被世界遗产名录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经过的第二座桥梁就是著名的链子桥。这座桥于1839年开始兴建,1849年完成。是连接布达与佩斯间9座大桥中最古老最壮美的桥梁。链子桥是座三孔桥,以铁链为骨架,长375米,宽15.7米,可并行两辆公共汽车。游船开始路过布达王宫,在船上看王宫,别有一番风味。
游船开始接近布达佩斯多瑙河西岸最高点盖雷特山上的自由女神雕像。自由女神像的主体是一位站立的少女双臂昂首高擎着一片巨大的棕榈叶。雕像高40米,是为了纪念1945年1月苏联红军打败驻布达佩斯的德军而修建的。它基座上镶嵌着一颗五星,上面的文字是‘’感激的匈牙利人民纪念解放者苏联英雄"。
第三座伊丽莎白桥越来越近啦。这座桥得名于1898年被人暗杀的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阿马利亚.欧根妮。如今,她的巨型铜像安放在这座桥布达一侧的小花园之中。
第四座绿色的自由桥越来越近啦。这座桥1894年开始修建,1896年作为匈牙利千年庆典的一部分正式开通。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逐渐映入眼帘,这座雄伟庄重的建筑中培养出了大批匈牙利各方面有用的人才。
游船开始接近最后一座即第五座裴多菲桥。这座桥一开始以摄政者霍尔蒂.米克洛什命名,后来又以裴多菲.山多尔命名,最后得名裴多菲桥。
多瑙河两岸、布达城堡区和安德拉什大街分别于1987年、2002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往返行走在多瑙河上,大家能充分感受到两岸建筑与山水之间和谐的美。布达佩斯一些著名的名胜美景几乎都在多瑙河的两岸,因此,多瑙河风景可以说美不胜收,一个小时的游船完美结束了中东欧旅游的美好记忆!别了,布达佩斯,再见,中东欧!!
最后说说吃。如果你对饮食要求不高的,特别适应西餐的,应该说问题不大。因为西餐基本就是各种面包、黄油、奶烙,外加牛肉、香肠、甜点等,蔬菜品种并不多,水果主要吃的有黄澄、香蕉、桃子、西红柿(导游说这里人不太吃得起西瓜)。最让人难受的一天如果在外面是没有热水喝的,更没见到有喝茶的地方(极少),对我而言没茶喝很难适应。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中东欧国家现在70%的蔬菜、水果是从我国进口的,可见我国食品安全也在不断进步啊!
饮食方面我们也会主动找些中餐厅,要么点鸡肉鸡蛋面,要么是类似杭州盖浇饭,基本在40元人民币左右!喝茶的话提前准备好带至身边,我身边的人还有带上钢暖水瓶的,真是走南闯北的老到啊。总之,吃在中国名不虚传,吃肯定不是在中东欧,这个地方对我而言只能是管个饱而管不了好!所以我也挺同情这些个外国人的,吃的方面绝对是单一、简单、单调、没什么口福的,只能安慰自己说人家是讲健康!!!
购物是旅游必选项目。记忆最深的是7月25日下午前往潘多夫奥特莱斯购物村,中欧最大的色彩艳丽漂亮、体闲为一体的购物场所!我只是逛逛看看,除了吃2个冰激凌外,并没有买任何的东西。
选择图片: | |
删除旧图
正在上传,请稍侯...
图片大小不能超过2MB |
音乐网址: | |
正在上传,请稍侯...
音乐网址必须以http开头,以.mp3结尾。其它格式的音乐请通过编辑器按钮插入。 例如 http://jsafc.net/htm/xsg/rcpy07/pipayu.mp3 |